微信
热线
投诉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园地

【言论】求大我方能成大器

文章来源:作者:admin阅读: 发布时间:2023-09-26

文章摘要:讲话原文古人说:“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一再强调,“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

【言论】求大我方能成大器(图1)

讲话原文


古人说:“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一再强调,“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二〇一八年一月五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


出处


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

——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上》



释义


先把具有全局性、主导性、决定性的“大方面”确立起来,其他“小方面”就不会被引入歧途。孟子把人与动物共有的感官需要称为“小体”,将人所独有的精神需求视作“大体”,认为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能够以“大体”指引和限制其他“小体”。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话,意在强调,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党员干部的安身立命之本,必须作为头等大事、终身课题常修常炼、常悟常进,让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内心深处真正扎根,信一辈子、守一辈子,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

【言论】求大我方能成大器(图2)

大与小,是中国哲学中一对闪烁着辩证色彩的词汇。千古名篇《逍遥游》描述了一则寓言故事:有鸟名为鹏,背如泰山,翅膀像天边垂下的云,借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云霄,却被斥鷃嘲笑:“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斥鷃攒足力量高飞不过数丈,还自以为是最好的飞行,自然无法想象翱翔万里的壮阔景象,更想不到鹏要飞往何处。于是庄子感慨,“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事实上,庄子对大与小,并没有明显的褒贬抑扬倾向,更多的是通过对斥鷃张口闭口就是“我”、以自我标准去评价“鹏”的批判和揭露,警示人们拓宽视野格局、突破认知局限,避免以有限的“小知”去评判无限的“大知”。

庄子虽然明确提出了“小大之辩”的重要论题,但在他的观念里并没有“小大之别”。他在《秋水》篇讲:“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意思是说,按照事物之间的差别来看,顺着各种事物大的方面观察就会认为事物是大的,那么万事万物就没有什么不是大的;顺着各种事物小的方面观察就会认为事物是小的,那么万事万物没有什么不是小的;知晓天地虽大但与更博大的事物相比就像一粒小米,明白毫末虽小但与更微小的相比宛如一座山丘,万事万物的差别就看得真切了。

仔细体悟庄子的精辟论述,不难发现,大与小是相对的概念,大可变小、小可成大,关键在于判定的视角和标尺。

【言论】求大我方能成大器(图3)

大与小是递进的、相通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揭示了于实处用力、从细处着手的成功密钥;“治大国如烹小鲜”,以烹饪之道诠释顺应国情、科学施政的治国智慧;“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彰显开放吸纳、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翻阅厚重的历史书页,字里行间凝结着先贤们对大与小的深邃思索。

大发轫于小,小积累成大,二者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比如,整体虽大,却不能脱离局部之小而存在;局部虽小,却对整体之大发挥着作用,小变化的局部多了,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进而对整体产生变革性影响,警句“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俗语“针尖大的窟窿漏过斗大的风”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特别是极少数对整体起主导性作用的局部,一旦发生变化,整体也就随之转化。但这些变化、转化都有经历一个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只要具备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就能洞察先机、科学应变、趋利避害,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大与小也是有区分的、需要抉择的。触摸华夏文明的脉动,感知的既有不弃微末、防微杜渐的警示,更有纲举目张、执本末从的规律和方法。孔子主张“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小不忍则乱大谋”,告诫人们要权衡利弊、保持定力。《孙子兵法》提出“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的原则,讲的是排兵布阵切忌不分主次、没有重点。荀悦在《申鉴》里指出“以小怨弃大德”“以小过黜大功”“以小失掩大美”是选贤任能的禁忌,强调察人用人应该扬长避短、不搞求全责备。

因小失大、得不偿失,历史有过经验和教训。楚汉成皋之战,项羽派大司马曹咎守城,叮嘱其坚守不出,刘邦多次派兵挑衅骂阵,还举着画有畜生、写有曹咎姓名的布幡羞辱他,曹咎怒而兴师、出城迎战,被汉军“半渡而击”招致兵败身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诸多为人熟知的佳话,如勾践卧薪尝胆、孙膑装疯含垢、韩信当街钻胯、司马懿帅帐妆帼等等,这些能忍小忿而就大谋、忍小利而图壮志的历史人物,最终或功成名就、或克成大业。无数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表明,如果统筹不好全局与局部、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分不清轻重缓急、详略主次,不善于抓大放小,就容易舍本逐末、事倍功半,甚至本末倒置、劳而无功。

需要明确的是,抓大放小并非贪大弃小的畸轻畸重,更不是有大无小的非此即彼,而是以大兼小的领导艺术,通过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攻方向、重点工作、关键环节,向节骨眼、要害处发力,做到“一子落而满盘活”,带动解决其他矛盾问题。正所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把个人奋斗融入时代发展洪流,恰恰是解决个人问题、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透过历史的长镜头,可以看到,有了国家和民族的繁荣与振兴,才有了我们坚定而自信地平视世界,而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过程中,也涌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追梦圆梦之旅,绘写下每一个个体将个人梦想变成美好现实的人生画卷。

【言论】求大我方能成大器(图3)


先立其大、以大兼小,修心立志、立根固本,是古人成长进步、笃行致远的重要途径。北宋大儒张载十分强调“心立”对一个人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的重要性,主张“欲事立,须是心立”,并将自己的志向提炼浓缩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并矢志不渝践行,成为开宗立派的理学大师;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身之主宰便是心”“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12岁就把“做圣贤”作为人生第一等事,在高远志向的感召下修炼自我、完善自我,成就精彩灿烂的人生。这种“正心立心、入心凝心”的理念,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把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视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强大精神动力等观念高度契合,也是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第二个结合”的又一生动注脚。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是共产党人的“立乎其大”。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实践进程中应运而生,自成立伊始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作为最终奋斗目标被确立下来。这份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和崇高追求,是我们党在其后百余年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经磨难而淬火成钢的根本所在、力量所在。革命战争年代,理想信念体现在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上,诠释在“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等忠贞誓言中,熔铸在风雨如磐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里;和平年代,理想信念彰显在名与利、得与失的取舍上,激荡在“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无悔中,蕴藏在“当惊世界殊”的非凡成就里。纵观艰辛而辉煌的百年风雨历程,坚定理想信念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气质,也是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最深刻、最独特、最鲜明的品格特征。

“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有了坚定理想信念,共产党人为大公、守大义、求大我就有了主心骨、定盘星、指南针。奋力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最首要、最紧要的就是确立铸牢理想信念这个“其大者”。

党员干部要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进而涵养“只计天下利,不求万世名”的大情怀,立做大事之志、知修大德之要、砺担大任之能,时刻胸怀“国之大者”,准确把握大局之大、大势之大、大道之大,跳出“一时一事、一地一己”的藩篱打大算盘、算大账,以大担当、大作为办好群众关键小事,以大胸襟、大眼界包容小矛盾、小问题,克服轻忽、懈怠、侥幸等小倾向,掐灭私心杂念等小苗头,在怀大我、求大我的奋斗中成大业、成大器。



END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责编:赵连春
审核:王旭兵
编辑:张奕祥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    版权所有:和静县巴音布鲁克景区管理委员会    备案号:新ICP备18000738号-1